累计提问:2093

辣条是谁发明的

2018/10/31 15:32:37提问者:5888tv食品网网友 | 分类:休闲食品 | 状态:未解决 | 浏览:343

1个回答

19年前,辣条这种食品阴差阳错被发明出来,却意外拯救了湖南平江这个贫困县。在经历了野蛮生长阶段之后,辣条企业开始升级改造,试图摆脱垃圾食品的恶名,同时他们也将辣条送上了网红的位置。

1998年,在长沙做麻辣生意失败的邱平“逃回”家乡,“生活一塌糊涂”的他正处于事业低谷期。与此同时,做玻璃生意的钟庆元、在广东打工的李猛能,都遇到了当时绕不过去的坎。没有被挫折击倒的三位创业元老,机缘巧合凑在一起“还是想做点事情”,希望能重整旗鼓。

平江县有着悠久的做酱干豆制品的传统,李猛能自然而然打起了重操旧业的主意。闪现出做酱干的念头后,他专门跑过去长沙的食品市场认真考察了一番。

事实上,辣条正是起源于平江酱干。据《平江县志》记载:“食品工业是平江的传统产业,清朝康熙年间,平江的长寿酱干就被列为宫廷贡品。”

“在平江,家家户户都会做酱干,是平江的一大特产。”平江县食品行业协会前会长邹夸东上世纪九十年代曾在工商局任职,见证了传统酱干酿造衍生为辣条产业的整个过程。

平江耕地稀缺、交通闭塞,很久以前需要走几十里的山路,把自家手工生产的酱干用担子挑到公路边,再坐汽车运到长沙摆在江边批发或零售。卖酱干是很多平江人养家糊口的基本出路。

1983年,平江县三市镇人对平江酱干进行改良,首次在酱干中引入芝麻、辣椒做辅料,创新出麻辣酱干,全县酱干年产量达到700万筒。

土生土长的三市镇人李猛能对酱干制作轻车熟路,但是市场走访结果却不尽如人意。李猛能对南方周末记者回忆,在1998年,生产酱干的原材料大豆出现了大幅度涨价,“由7毛多一斤,一下子涨到一块五六”,酱干行情持续走低。

实际上,邱平败走麦城的直接原因,就是栽在这波行情剧烈波动之上。

看到酱干行业一片哀鸿,李猛能险些泄了气。万幸的是,他当时并没有完全气馁,抱着希望再次深入市场打探了很久,直到遇见一位做农副产品批发生意的老板。

那位老板告诉李猛能,酱干虽然滞销了,但食品市场并没有冷却,如果能做出创新产品,他负责收购。“只要有新品,就能卖出去。”老板对李猛能说。

“我想都没想就答应了,我说能,肯定能做出一个新产品。”说者无心,听者有意,李猛能对自己会做什么新品类完全没有概念,但是为了抓住商机,一口应承了下来。

李猛能与邱平、钟庆元合计一番后,开始在农贸市场上寻找合适的食材,逛了一圈发现,大豆价格并没有回落的趋势,相较而言,市面上的原材料就是面粉。“选择面粉主要是便宜,而且量很大。”邱平补充说。

原材料选定后,对于如何加工三个人并没有多少经验。“说来也巧,我们有一个邻居是送米线的,我们就去做米线的工厂参观。”敢想敢干,李猛能随即从县城买回来一台旧的米线加工机器,在自家的院子里捣鼓起来。

参与到这个过程当中的邱平坦言,他们几个人对于机械操作、面粉加工毫无概念,开始做出来的东西几乎不能食用,但好在有酱干制作基础,而且善于钻研,闭关研制了几个月,做出了一种接近于面筋类型的熟食制品。

但是他们发挥了酱干的制作工艺,在面筋制品上增添了咸味与辣味。“早不是零食,而是主食的调味品。”李猛能说,麻辣面筋做出来之后大受欢迎,迅速占领了原本属于酱干的市场。

2000年左右,对调味颇有研究的邱平开始在麻辣面筋中适量增加甜味。“经销商不断反映,小孩子们爱吃甜的。”李猛能回忆,经过不断调试,到2002年左右,平江的面筋制品确立了麻辣加甜的基本框架。

给麻辣加上甜味是一项“伟大的创举”,面筋一举由只限于小范围经营的袖珍行业,迅速成为在燎原的辣条。

“各地都能买得到我们平江的面筋食品,在西藏都有。”邹夸东分析认为,酱干风味独特,非湖南人可能会不太习惯食用,而面筋价格低廉,制作工艺也相对简单,关键是口味大众化,所以能够迅速占领市场。

2018/10/31 15:33:30回答者:热心网友
我来回答:
 匿名